“城市治理与公共政策”学术论坛暨青年党员学术沙龙

发表日期: 2019-04-16 作者:公海jcjc5500 阅读次数:

公管在线讯 通讯员 郭淑云2019年4月11日,首期城市治理与公共政策学术论坛青年党员学术沙龙在公海jcjc5500二楼会议室举行。该论坛由行政管理专业“城市治理与公共政策”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创办,旨在凝练学术方向、打造学术品牌,与此同时也是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性方式。

 

校社科处副处长刘中兴、公司党委书记揭辉、经理卢新海、副经理徐增阳副书记曾艳,相关专业的老师、博士硕士研究生、本科生,共计30余人参加了论坛。

刘中兴在致辞中表示,论坛青年学术创新团队项目启动以来,以该项目命名的第一个正式活动。青年学术创新团队”项目的设立,一是为了解决我学术与学科之间脱节的问题;二是提供一个抓手可以让青年老师聚在一起,增强青年教师的向心力。三是通过学术团队的建设带动优良学风的建设,贵在质量,带动整个学院青年学术活动的开展,吸收青年教师、博士、硕士、其他校外人员参与到团队中来开展合作。经过两轮筛选,集团40个团队中遴选出25个团队。该项目不同于以往的项目,以科研项目和成果作为指标,而重点在于学术团队的贡献、学术平台的打造、科教协同育人方面的尝试、学术活动的举办。这是集团的初衷,也是集团的期望。

 

卢新海表示,以今天的学术论坛为起点,我们学院今后的科研力度要不断加强、开拓、进取,并且把青年创新团队也作为我们学院、团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,推动全院的学术研究与团队建设。

 

揭辉指出,一方面,论坛有助于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相互促进、相互融合、相互提升。进入新时代,国家治理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层出不穷,亟需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作支撑。但是,面对重大研究课题,学术研究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,能够组成有机的、团结的高水平的研究团队,集体攻关,则是必需和重要的。另一方面论坛这种形式博士、硕士以及本科生课外培养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。所以无论从教师的个人发展、员工的培养、成果的产出等各个角度来说,这种论坛的方式是非常值得支持的。同时青年党员学术沙龙,对于广大的青年教师、员工党员来说,都能起到一个引领、带头、示范作用的,希望活动越办越好,把学院的各个方面都推向一个新的高地。

本次论坛采用论文工作坊形式,团队核心成员谢胜华副教授主讲了论文《类S型曲线的融合过程: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身份认同的演变路径》。谢胜华副教授2018年获芬兰图尔库大学社会科学博士学位,2018年7月工作于公海jcjc5500行政管理系,主要从事城市治理、城镇化与健康、人口流动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领域研究工作。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。相关论文发表于Housing Studies, Cities, Health & Place等学术期刊。论文指出,由于局限于对流动人口的分析,现有的研究无法展示农业转移人口身份认同的演变过程。论文构建了四个不同的人口子群体:农民、农民工、新生城市人口及原生城市人口。运用CGSS 2013调查数据,通过群体间横向对比分析发现,农民、农民工、新城市人口及原生城市人口的城市身份认同从低到高呈现类S型曲线。论文主评人费军教授、定明捷副教授对论文做了精彩点评。参加论文的教师以及研究生、本科生亦提出了高水平的问题以及建设性意见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版权所有:中國·公海jcjc5500(股份)有限公司-官方網站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382号公海jcjc5500南湖校区 邮编:430079